柯友生代表在湄公学院粮食安全研讨会上的致辞
2023-12-18 11:32

各位代表,

女士们,先生们,

上午好。很高兴参加此次粮食安全研讨会。此次研讨会是中国政府资助项目“精准扶贫和增强粮食安全,助力澜湄国家疫后复苏”的最后一场活动。项目实施一年来,增强了澜湄地区近200人粮食生产领域知识技能,助力精准扶贫,取得积极成果。中方对项目团队付出的努力表示肯定。

女士们,先生们,

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。当前,世界经济复苏乏力,受新冠疫情、地区冲突、气候变化等因素交织叠加影响,各国粮食系统变得更加脆弱,全球面临粮食短缺压力持续加大。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报告指出,目前全球约有7.35亿饥饿人口,自2019年以来新增1.22亿人。今年7月,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,全球粮食体系“已崩溃”,弱势群体正付出代价。在此背景下,国际社会应加强粮食安全领域经验分享,通过国际合作探寻有效解决方案。

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头等大事。近年来,中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,市场供应充足、运行总体平稳,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。中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,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.1公斤,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。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,中国以不足全球9%的耕地产出约占世界四分之一的粮食,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,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。

中国把减少粮食浪费和损失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路径。习近平主席亲自倡导光盘行动,在全社会营造珍惜粮食、反对浪费的浓厚氛围。中国制定出台《反食品浪费法》等法规,规范消费者和餐饮行业行为。中国建成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6000多万公顷,通过优化农机装备水平降低粮食机收损失率。中国成功举办国际粮食减损大会,5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与会,有力凝聚国际共识。

中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形成了一套系统有效的做法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在此我愿和大家分享:一是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,二是大力落实藏粮于地,三是积极推进藏粮于技,四是加大农业保护支持力度,五是切实提升粮食调控能力,六是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和流通体系,七是不断提高多元食物供给能力,八是深入开展粮食节约减损行动。通过这些政策与行动,中国已实现将“饭碗”端在自己手里。

女士们,先生们,

中国在保证自身粮食安全的同时,还对全球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。半个世纪前,中国杂交水稻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。此后,中国无私地把杂交水稻推广到五大洲近70国,为各国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。中国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超1.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,在非洲启动建设13个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。中国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“一带一路”农业合作,向发展中国家推广1000多项农业技术,带动项目区平均增产30%—60%。中国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,推动通过《金砖国家粮食安全合作战略》,为解决粮食危机提供中国方案。

粮食安全是全球发展倡议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。在倡议框架下,中方不断加大资源投入,深化南南合作,携手增强全球粮食系统韧性。中国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资金援助最多、派出专家最多、开展项目最多的发展中国家。中国向粮农组织捐赠5000万美元,为应对全球饥饿、营养不良等问题提供新资源。中国通过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,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、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实施了50余个三方合作项目,为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安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助力。

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息息相关。中国始终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实干家和行动派。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。中国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土地退化“零增长”,连续30多年保持森林覆盖率、森林蓄积量“双增长”。中国不断扩大清洁能源生产开发规模,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量10年间增长了3倍,占全国总装机量50%以上。中方还将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,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,为推动全球实现降碳目标贡献中国力量。

女士们,先生们,

粮农也是澜湄合作优先领域之一。近年来,澜湄六国对接农业发展战略,稳步落实《澜湄农业合作三年行动计划(2020-2022)》,实施“丰收澜湄”项目集群,深化农业经贸投资合作,为维护六国粮食安全,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支撑。中方与湄公河国家围绕粮食作物、畜牧水产、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,共同规划、联合申报、携手实施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农业项目,助力次区域人民端牢自己的“饭碗”。

面向未来,中方将继续同湄公河国家一道,加强经验分享,深化澜湄粮农合作,推进落实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,共同维护次区域和全球粮食安全,为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、建设没有饥饿贫困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。

谢谢。